广东优公教育
发布时间:2021-10-26 修改时间:2021-10-26 343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顶碗少年》教案九。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设计理念:
一、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二、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三、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
(一)谈话导入:我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知道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看看作者又得到什么启示?
(二)学生读“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三)教师导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
(一)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二)按以上要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学情况
(一)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全文的脉络。
四、学生品读,感悟哲理
(一)小组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去体会。)
(二)学生自由谈。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第一次表演:
(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①你还体会到什么?(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
②请大家用称赞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
(2)“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①这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呢?(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
(3)“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①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什么?(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②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平时训练都没问题,不用紧张,这次肯定成功,别怕。)
③请你们带着镇定的语气读一读。
(4)教师小结:顶碗少年虽然技艺高超,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的确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啊!
第二次表演:
(5)“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①四人小组朗读,体会少年的镇定自如。
(6)“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①从“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少年怎样?(板书:沮丧、信心顿失)
(7)“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场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①观众在场的反应让你体会到什么?(少年的杂技表演惊心动魄)
②引导学生想象: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喧哗什么?当时的少年会想些什么?
(8)教师小结: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啊!再次失败的少年会被吓倒吗?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