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五

发布时间:2021-11-09 修改时间:2021-11-09 448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学习重点】 

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新疆域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学法指导】 

1、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 

2、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自主学习】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 ) 骨gé ( ) zhě( )皱 追sù( ) 

劫( )难 蟾蜍( ) 陨( )石 携( )带 

2、解释词语 

劫难: 追溯 

天衣无缝: 致密: 

3《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恐龙无处不在》一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问题? 

5、《被压扁的沙子》所探讨的主题是什么?“被压扁的沙子”在全文中能说明什么问题? 

6、《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对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设? 





【合作探究】 

1、《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比较,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 








3、“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的“漂移”和“迁移”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4、试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如何让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追溯( ) 鸟臀目( ) 两栖动物( )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 ;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也不同。 


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 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 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