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发布时间:2021-11-09 修改时间:2021-11-09 372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生物入侵者》教案六。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
2、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3、了解本文介绍的生态知识、生物“污染”的常识,提高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及特点,理解事理说明文常用的逻辑的说明顺序,运用学习的方法筛选、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写作简单事理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生预习】
1、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给生字词注音、解释、造句。
2、利用书籍、网络等手段收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西瓜、玉米、西红柿等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来说出名称。
2、多媒体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图片。
3、解题“入侵”的含义。
说明:导入新课中,笔者原先设想用“伽利略号探测器坠毁土星”这一当时新近发生的事件,作为人类避免生物入侵现象的话题引入新课。校本教研的课题组认为,“情境──互动”教学法中,这一导入新课的设计,学生的互动面不广,无法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林璇老师的建议之下,将话题定位于学生日常所熟知的“外来物种”上。用多媒体的精美画面创设了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兴趣。实际上课的效果证明这一修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起了很好的“余热”作用。
二、导学互动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生物入侵者带来怎样的危害?
⑵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径是什么?
⑶生物学家们对待“生物入侵”的态度怎样?
⑷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议一议:
⑴议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生回答思考题,并完成文章结构框架图,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这一说明顺序的作用:使说明有条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话题)
摆出生物入侵者(现象)
生物入侵 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 逻辑顺序
揭示生物专家的(态度)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校本课题组王盖英老师建议,通过文章结构框架,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第二稿时加入了这一框架图。
⑵议文章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文章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⑴逻辑顺序使事理说明文更具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⑵适当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议材料、仿写。
四人小组讨论组员收集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资料,仿造文中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重新组织材料说明一种生物入侵者。并形成提纲。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说一说讨论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并由该小组派代表讲解提纲内容。)
2、写一写:
布置作业:根据小组讨论、组织素材,介绍自己感兴趣“生物入侵者”,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适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