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十

发布时间:2021-11-10 修改时间:2021-11-10 358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的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智趣。

重难点突破

重点:

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苯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1.激情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句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由此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其中的为学之道。(板书课题:虽有嘉肴)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3.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嘉肴(jiā)弗食(fú)不知其旨(zhǐ)

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提出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3)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可对《礼记》做补充介绍,也可以拓展到其他的儒家著作。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一读,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评议、纠正。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

录音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

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与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3.三读课文,疏通文章文意。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疏通大意。

学生活动后,教师补充重点词语:(多媒体出示)

①虽有嘉肴()

②虽有至道()

③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④其此之谓乎()

明确:①好,美。②最好的。③所以。④学的。

4.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告奋勇疏通文意,师生共同纠正、明确。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一)归纳重点实词和虚词。

方法:学生自主寻找出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词语,然后对一词多义中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探究、讨论,明确答案。教师适时指导、点拨。

1.通假字

(1)兑命(“兑”同“说”)

(2)学学半(“学”同“斅”,教导)

2.古今异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也(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勉强)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