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发布时间:2021-11-10 修改时间:2021-11-10 349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三峡》教案一。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意,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运用工具书,准确译文。
2.抓住重点词语赏析文章的写景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把握三峡四季江水的不同特色。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翻译法、赏读法进行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结合文本领略三峡的风景美以及郦道元的描摹之美。
1.朗读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正音,在准确句读中把握大意。
2.翻译法: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在引领学生运用书下的注释,使用工具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突破四字短语的翻译,再完成全文的翻译,为后面的赏读奠定基础。
3.学生欣赏文章布局之美和山水景色之美时,注意设置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认识《水经注》的文学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向学生简介郦道元和《水经注》。
资料: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水经注》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华夏河流山川地貌的书,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传”“宇宙未有之奇书”。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读准确
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强调重点字读音,尝试去掉标点,准确停顿。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夏水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属引凄异(zhǔ) 泪沾裳(cháng)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文意。
(三)读明白
师:逐段翻译,每段先圈画书下注解,将重点词语的义项罗列出来,根据书下注释及已知解释,选择合适的解释。四字词语则注意强调对应,最后翻译全文。
1.重点字词。
略无阙处:毫(无),一点儿;同“缺”,缺口。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 自非:如果。
亭午夜分:正午。 不见曦月:阳光。
夏水襄陵:上。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乘奔御风:即使;飞奔的马;驾(车)。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冲刷。
林寒涧肃:寂静。
2.易错句。
隐天蔽日: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注意语言的简洁)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或”与“有时”的区分)
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类似于“互文”)
高猿长啸: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高”与“长”的准确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并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翻译文章。
(四)深入探究
师:1.结合图片和字形,说说什么是“峡”。
2.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3.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4.文章三段对江水的描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