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心声》教案五

发布时间:2021-11-25 修改时间:2021-11-25 397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心声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 学习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让我们一起走进《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及所反映的的社会生活

1、学生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概括复述故事内容,理出小说的写作思路。

写作思路参考: 

⑴按时间先后:

①第一天下午放学后,京京要求朗读课文被拒,回家路上躲进小树林里朗读;[来源:学§科§网Z§X§X§K]

②第二天下午放学后,京京试图纠正同学的误读遭讥哄;

③公开课上同学怯场京京“救场”。

⑵按情节发展:

①京京要求朗读《万卡》遭拒──开端;

②京京躲进树林里朗读《万卡》──发展;

③京京纠正同学误读遭讥哄──继续发展;

④同学怯场京京“救场”──高潮;

⑤京京决定给爷爷写信──结局。

3、讨论: 

⑴《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点击出示几组句子:

字幕: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3、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4、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5、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6、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3)从这篇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有何看法? 

教师点拔,总结,引导学生对现象作正确的评价。

(4)小说为什么取名“心声”,你如何理解?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三、细品语言,内化语言

1、从语言的角度看你喜欢这篇小说吗?你喜欢哪一部分,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侧重于文中出色的心理描写部分,并让学生说说这些心理描写的精彩之处。)

2、合作活动: 

四人小组互相读给对方听,推荐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四、作业

以李京京的身份给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