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愚公移山》教案八

发布时间:2021-12-01 修改时间:2021-12-01 30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愚公移山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 教学设想 

课堂的行进按照“四三二一”之顺序: 

先提炼要素,揭示其作为一个隐喻,包含着励志故事的普遍特征; 

后以同类文本作比,彰显属愚公神话特有的异志; 

再提出良种假设,引入生活经验,将枯燥的“寓言说理”,转变为“人情故事”,重新来打量这个人物的种种可能,颇有趣味; 

最后借用西方人视角,评价这个古老的中国故事,让人在悚然一惊之后,从浓厚的文化浸润中拔身而出 ,发觉此文本悠久流传的寓言密码。 

二、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勾选提要,了解民族的朗健精神。 

2. 分角色朗读、辩论,懂得真理的相对性。 

3. DV实录,小组讨论,探究愚公移山故事的文化内涵。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歌曲《愚公移山》 山 

移 

愚公 

[一]四大元素 

山 人 过程 结局 (听课文朗读) 

山是怎么样的 愚公是怎么样的 移山是怎么样的艰苦 结局又怎么样 

方七百里,高万仞————艰巨的 

残年余力————————微弱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长期的 

无垄断焉————————最后的 

[二]三处差异 

比较阅读:见材料一(夸父逐日,敬畏填海) 

1.人数 课文(5个) 材料,(1个) 

外援 4 无 

结局 成功 失败 

愚公最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引出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辩:后息为胜,最后发言的人就是胜利者。 

[三]两种假设 

“……何苦而不平?” 插入 智叟曰:“…………(学生想象)” 

文章的最后 插入 智叟曰:“…………(学生想象)” 

两处额外添加请学生讨论 

——如何重新评价愚公? 

1.假如愚公早料到“帝感其诚”或者与帝达成了协议,你如何评价愚公? 

2.假如结尾是“后三年,愚公死,子孙承其志,世代挖山,时至今日,尚未休矣……” 

请大家猜想 

[四]一个疑问 

为什么直到今天,中国人还会对愚公的事迹津津乐道?引出两个外国人的思维 

(看DV,两位外国友人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评价:A他指望他的家人完成一项运用体力而不是脑力的机械工作,他是一个愚蠢的老头。如果在西方,我们不会想到移山,我们会绕道而行。B他是一个疯狂的老头,他为什么不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做这件事呢?) 

学生回答。文章回到了励志故事那一普遍特征,本文主角所表现的坚持不懈。 

++++++++++++++++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许多困难?你是勇敢地克服它,还是畏惧逃避呢? 

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这则寓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年近九旬的老愚公毕力平险,移去两座大山的故事。故事的内容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很有启发意义。 

一、1、出示教学目标 

2、首先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听,完后举手纠正。 

3、出示小黑板,给课文中生字注音。 

4、范读课文。 

5、学生齐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 

二、1、我提几个问题,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我们把它列出来,大家一齐说,我来写。 

(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2、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人物表,同学们看,这个老愚公多大年纪了?(且:将近) 

那么,这个智叟是个年轻人吗?(叟:) 

那么,遗男呢?(龀:) 

这么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让他去吗? 

(孀妻、遗男) 

三、1、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五人:愚公、荷担者三夫、遗男) 

你怎么知道愚公也参加了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好,人物我们搞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故事写了一个什么事情?————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原因:画山。) 

这事做起来难吗?难!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方七百里,高万仞 

移山———难——五人,人数少 

工具简陋 

时间漫长 

行程远 

由此看来,移山的任务的确很艰巨,但越是艰巨,越能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 

3、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人物表上出现的人物,看看他们对移山的不同的态度。 

文章中有两个人物讲的话差不多,你们看看是谁呀? 

愚公妻————智叟 

请同学们读一下两人的话,我们来比较一下,看他们的语气、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是完全一样? 

智叟说:“甚矣,汝之不慧!”你太不聪明了! 

他的妻子说了吗? 

智叟和愚公妻是怎么称呼愚公的? 

君————汝(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 

尊敬轻视、看不起 

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含关心、担心。 

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语含一种讽刺、挖苦的意味。连山上的一棵小草也不能动。 

其妻———献疑智叟————笑而止(讥笑、嘲笑/制止) 

同学们看,我们本来还以为他们态度上差不多的,但仔细一分析比较, 

差别就明显了。 

4、对移山有拥护的,也有反对的,那么愚公的举动是不是很笨呢? 

移山的目的明确、周密的计划、移山之利 

(有远见、深谋远虑、为了子孙造福)不笨! 

愚公移山的决心 

对智叟的有力反驳 

一学生读愚公语 

智叟反应:亡以应哑口无言无言以对理屈词穷 

(全体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