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诗经两首》教案九

发布时间:2021-12-01 修改时间:2021-12-01 29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诗经两首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关雎》《蒹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 

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下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5)提问: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点拨: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6)提问:结合文章的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点拨:(板书)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7)齐读这一部分。 

3、研习“决绝”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点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点拨:(板书)清醒、刚烈。 

(4)提问:同学们可议一议,想一想,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 

点拨:对比(板书) 

(5)提问: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对比? 

点拨: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6)关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节还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 

点拨: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伪装忠厚——喜新厌旧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深情专一——二三其德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温柔软弱——清醒刚强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幸福甜蜜——悔恨沉痛 

(7)齐读第六章。 

4、提问: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的? 

点拨:(板书)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 

恋爱时的情深意切――婚变中的委屈求全――被弃后的伤情无奈――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5、提问:文中三次出现了“淇水”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反映出人物怎样的心境? 

点拨:“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时,两情依依的甜美;“淇水汤汤,溅车帷裳”,这是婚变后形单影只的凄楚;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更是被弃后撕心裂肺的哭诉了。同一条河,映衬出的是不同处境中同一人物的不同心境, 

6、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热情、活泼的女性,她不顾家庭的反对,没有过高的物质要求,和“氓”自由恋爱,结为夫妻,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伤。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的遗弃了妻子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