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二

发布时间:2021-12-02 修改时间:2021-12-02 568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文言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说辩的艺术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战与和皆出于利。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重点词汇句式

1、正音正字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亡郑以陪(beì)邻 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杞(qǐ)子

2、语言点

A、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B、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使作疆界。

C、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D、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E、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三、学生熟读课文,自主学习,翻译全文

四、布置作业:抄写译文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