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高中语文人教版《过秦论》教案九

发布时间:2021-12-09 修改时间:2021-12-09 15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过秦论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归纳掌握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识辨积累。 

【课时安排】 

4课时(1、读课文并落实字词;2、3、指导翻译;4、作业、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选一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三、背景简介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社会现实而主张实行“仁政”的,给百姓以休养的机会,以求经济大发展,社会的稳定。 

“过秦”即言秦之过,是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政论文。 

四、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一些字的读音。 

【生字】 

腴(yú) 轸(zhěn) 镞(zú) 笞(chī) 恬(tián) 藩(fān) 瓮(wèng) 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 召滑(shào) 俯首系(xì)颈 践华为城(huà) 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 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àng) 

万乘之势(shèng) 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五、学生自读课文。 

六、学生依据注释理解文意,并归纳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2、古今异义 

例 句 古 义 今 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赢粮而景从 担负 胜或获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爱惜 爱护、喜欢 

宽厚而爱人 爱惜人民 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分裂山河 划分 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3、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的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例 句 活 用 类 型 释 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 

4、一词多义(课后练习题),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①制 

(例句 出处 释义)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 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 规定、制定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规模 

②亡 

例句 出处 释义)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 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例句 出处 释义)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牢固、坚固(的地势)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王忠肃公翱事》 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本来、原来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既、已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④利(例句 出处 释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利益、好处 

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 利润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谋攻》 胜利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冯婉贞》 有利于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