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发布时间:2022-02-13 修改时间:2022-02-13 332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六。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难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教学资源
1.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2. 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君山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
3. 关于洞庭湖的诗歌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登岳阳楼
孟浩然 杜甫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预习设计
1.读准古诗,注意“螺、磨”的读音。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2.想一想: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指什么?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收集有关作者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一些资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板块一)导入揭题(5分钟)
1.介绍洞庭湖。
(1)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2)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句。
2.预设: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5分钟)
1.谈谈对作者的了解。
2.纠正读音,读准古诗。
3.打开补充习题,师生交流,同座互批。
4.谈谈对字词、诗句的理解。
5. 学生读诗。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3分钟)
【学习单1】
(1)自由轻声读读古诗,想想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情况下的洞庭湖景色?
(2)小组讨论交流:诗人看到了那些景物?联想到了什么?
时间:2分钟
【预设】
月下风平浪静时的洞庭湖景色。
第四板块:理解诗意(17分钟)
一、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学习:“湖光秋月两相和”
感知诗歌中所描写的时间、景物。
感受在月光映照下各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美景。
2.学习:“潭面无风镜未磨”
感受诗句中比喻的精妙。
将这两句诗的意思介绍给大家。
预设: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朗诵这两句诗。
(二)学习“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预设:洞庭湖
君山
预设: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指名读
体会诗句中将“君山”比作“青螺”、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的奇妙想象。
(三)再品诗,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这个“遥字。
1.讨论:明明洞庭湖八百里,怎么会是个白银盘呢?
感受想象的奇特与合理。
2.朗诵全诗。
第五版块:写话总结(8分钟)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