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故乡》教案八

发布时间:2022-03-11 修改时间:2022-03-11 31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故乡教案八。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2.品味关键语句,探究小说中刻画人物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学习重点:了解时代背景,把握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关键语句,探究小说中刻画人物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法、合作探究法、积累归纳法


学习内容


一、 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萧索( ) 鄙夷( ) 恣睢( ) 阴晦( ) 祭祀( )


允许( ) 秕谷( ) 愕然( ) 嗤笑( ) 应酬( )


寒噤( ) 折本( ) 惘然( ) 脚踝( ) 髀间( )


胯下( ) 蜷缩( ) 颧骨( ) 伶仃( ) 潺潺( )


二、介绍背景:


三、整体感知:


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 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 )故乡——( )故乡——( )故乡


2、第2、12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能集中表现出来?


(1)第二段:


(2)第十二段: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作用是: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分析人物形象:


1. 闰土:


①外貌的变化:


②称呼的变化:


③神态的变化:


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杨二嫂:今日肖像:


今日语言、行动:


昔日:


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


3、作者笔下的闰土,杨二嫂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五、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⑴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⑵“高墙”比喻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气闷?


⑶“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⑷三种人“辛苦”的生活各是怎样的?新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


⑸“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


⑹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