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小学语文人教版《假如》教案八

发布时间:2021-09-01 修改时间:2021-09-01 412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假如》教案八。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朴素、真挚的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研习习文本为主,辅之以品读法、点拨法与对比阅读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眼睛是心灵的门窗。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集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新课推进:

(一)  关于作者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要求学生运用速读方法,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领略课文大意。

开篇设问总领全文,作者首先提出了一种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价值的人生态度,接着通过一位要好朋友从树林里远足而来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与“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发现好几百种使我感兴趣的东西”作对比,指出:“那些有视觉的人显然看得很少。……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而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手段,这是多么可惜啊!”

接下来正文部分,是作者对得到假想的三天光明的安排。(这是本文主体部分)

最后结语部分,述说感受并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提出忠告。

这样通过整体感知时,理清文脉,就能很快把握课文内容。

(三)删繁就简,重点突破:

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 

明确:“塞满那美妙的回忆”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海伦·凯勒这三天美妙的时光:(第一步品读感受作者的美妙的感觉)

明确:虚构中的三天活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了这一主要内容的含义,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天。白天:端详周围的亲人和所有亲密的朋友,看清家里的摆设,在树林和田野散步,看落日。夜晚:回忆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夜晚:看戏。

第三天。白天:周游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戏剧。

3、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三天的活动? (第二步揣摩写作意图)

明确:作者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是对亲情的极端重视;把参观博物馆安排在第二天,是想考察“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把周游城区安排在第三天,是关心世人的生活。

这里既涉及自己的感情生活,又涉及人类文化知识领域、人类社会的过去和现在,还涉及自然风光。所写范围由小到大。实际上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

作者想通过三天的历程展示自己内心的渴望,表达对世人的劝诫。她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可得,只能假想虚构。她以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美好的幻想,警示人们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初步感知了了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美妙感觉,让我们懂得了作为正常人所应认识到的生活,而不是我们现实的生活,我们从海伦·凯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看到了我们应该拥有的人生。我想这一点正是我们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意义所在。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进一步探讨海伦·凯勒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

一、新课推进:

(一)   通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设想“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   明确:这个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1、对世人的规劝。

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对此,作家表示非常遗憾,以自己的“设想”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这种幸福。

2、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仍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爱,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胸怀。从一个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