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一

发布时间:2022-03-11 修改时间:2022-03-11 319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一。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基础部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便舍船 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2.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3.请在括号里填入省略的成分。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4.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


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平铺直叙。


C.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D.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病终是为了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二、阅读


(一)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6~11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6.“外人”此指____________,“黄发垂髫”指________和________。


7.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无论:古义-- 今义--


8.填出文段省去的句子。


9.“便要还家”中的通假字是“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10.翻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热情好客的风尚。


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C.村人“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三、试一试


12.写出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请再写出三个你能说出典故的成语。


参考答案


一、1.B 2.C 3.村中人 村中人 渔人 渔人 4.B 5.A


二、(一)6.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 小孩


7.交通:交错相通;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妻子:妻子和儿女;男子的配偶。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不要说;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8.遂与外人间隔 不足为外人道也 9.要 邀 邀请


10.(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桃源人)竟然连汉朝也不知道,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了。


11.C 12、世外桃源,怡然自乐,豁然开朗。 孟母三迁,掩耳盗铃,纸上谈兵。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