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音乐教案《将军》

发布时间:2021-01-28 修改时间:2021-01-28 90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音乐教案《将军》广东教师资格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将军得胜令,体会人民载歌载舞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将军得胜令》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浙东锣鼓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族乐器的几种打击乐器,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慷慨激昂的情感,说出作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浙东锣鼓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难点】

正确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古代战争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倭寇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倭寇是古代侵犯我国沿海的海岛,那么打败倭寇是一件怎样的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在打败倭寇后表现人们心情的歌曲,我们一起去听听是怎样的吧!顺势揭示课题《将军得胜令》。

(二)新课教学

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在情绪上大家感觉是什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情绪激昂,气势恢宏。

2.教师再次提问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描绘了人们欢迎英雄平定倭寇,胜利凯旋的欢腾情景。

(三)分段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段乐曲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急速。

2.再次感受旋律,教师提问学生:都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笛子、唢呐、浙东锣鼓。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情绪有什么特点?(从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提问)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低沉、饱满。

4.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歌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作者对抗倭英雄归来后的欢快心情。

5.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

教师以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主题,请学生分享《将军得胜令》的创作背景。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将军得胜令》是明朝嘉靖年间人们欢迎英雄戚继光平倭归来时演奏的乐曲,体现了人民拥护民族英雄的欢快心情。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课重点,教师呼吁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的情感。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抗击倭寇的视频,下次课分享。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