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鱼我所欲也》教案九

发布时间:2021-11-30 修改时间:2021-11-30 397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鱼我所欲也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2.了解本文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3.掌握欲、得、患、甚、是、贤、心等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比喻、推理、层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两章中《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指示学生打开课本,看注①后补充。记318页下空处〉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指导学生看提示一段〉。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某些字的读音。 

三、分析讨论课文第一段,提出论点,分析论证。 

1、串解讨论以下词语在文中用法[当“能够”讲,用动词前是助动词] 

①欲——能愿动词,喜爱。②得兼——动词,得到,“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③患——事物性名词,祸患。(有时可做动词,患得患失。)④甚——超过、胜过,动词。(有时用做副词,放动词或形容词前。)⑤是——代词,此。⑥贤——才能、德行好。(另:①善②多,胜③敬称)⑦心——思想。 

2、分析讨论内容层次方法: 

〈1〉学生活动:标句,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把第一段分成三层。 

〈2〉提问,检查划分情况,归纳统一划分结果。复习段的结构知识点。 

〈3〉分析讨论: 

①提问:起始层在本段的结构作用,所用论证方法?——作答: 

提出论点:“舍身而取义”设喻引出:①喻:所欲→鱼、熊掌→取熊掌②引出:生、义→取义 

②提问:展开层的内容、论证方法、论证结构? 

——作答:论证对待生与死的不同态度;运用推理的方法;论证结构: 

第一步:辨证分析(正面) 

生,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即,为了“义”可以 

死,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舍生。)即为了“义”可以舍“生”。 

第二步:假设分析(反面) 

由是则生→不用(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甚于死者 

↓第三步:因果分析 

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为(不择手段求生) 

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用(不择手段避祸) 

③提问:结论层的内容、结构作用、论证方法? 

——作答:层进法;使中心论点升华;为本段作结:非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 

3、总结:第一段首先用喻证法提出论点,然后进行分析论证,运用推理的方法,分辨证、假设、因果三个层次进行说理,逻辑严密,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最后用层进式作结。全段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我们将要写的议论文写作中,要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和段的结构形式。作文题:浅谈义与利。还可回顾借鉴一下前些时大学生关于“义大于利”还是“利大于义”的电视辩论大赛。质疑。 

4、机动:如分析顺利,有剩余时间,背诵第一段。背诵方法:〈1〉注意句之间的逻辑联系;〈2〉层内部两两相对的句子内容;〈3〉句首第一字。 

5、作业: 

〈1〉整理笔记 

〈2〉译第一段 

〈3〉没背下第一段的继续背诵 

〈4〉预习二三段。 

〈附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分析课文: 

一、解(见教案“串解讨论以下词语在文中用法”) 

二、析: 

第一段:提出论点,分析论证。 

〈1〉起始:提出论点:舍生取义。①设喻:所欲→鱼、熊掌→取熊掌②引出生、义→取义 

〈2〉〈2〉展开:分析论证,对待生与死的不同态度方法。 

一步:辨证分析〈正〉 

生,欲→甚于生(义)→故不苟得(即,为了“义”可以 

死,恶→甚于死(不义)→故不避患舍生。) 

二步:假设分析〈反〉 

由是则生→不用(结果)→有甚于生者(原因) 

由是避患→不为→甚于死者 

三步:因果分析 

所欲→莫甚于生(最喜生)→何不为(不择手段求生) 

所恶→莫甚于死(最恶死)→何不用(不择手段避祸) 

〈3〉结论:层进法。非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 

三、作文题:浅谈义与利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