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优公教育

分享
刷新

初中语文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六

发布时间:2021-12-01 修改时间:2021-12-01 437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为广东敏试教育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广东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精彩的教案示范,更多面试资讯欢迎关注敏试教育。


【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本文学习古人说话的艺术 

2、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时数

一节 

预习准备:

本课比较浅显,要求同学借助参考资料弄清文意,编课本剧并表演,以增强兴趣 

【导语】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过程 

一、用课件介绍背景知识 

1、关于《战国策》 

2、邹忌其人 

3、解题 

二、范读课文,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思考: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四、请问,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请注意一下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客三答 

三比: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六、分析三比的设喻说理如何易于被人接受(以家事说国事,现身说法,由已及人) 

联想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分两大组比赛积累文言知识 

1、正音:形貌()丽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期()年 

时时而间()进窥()镜 

2、通假字:有孰 

3、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窥镜——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王之蔽甚矣—— 

期年之后—— 

4、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词类活用情况: 

(1)、朝服()衣冠,窥镜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5、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金千里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 

今义: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 

今义: 

(5)、能谤讥于市朝古义: 

今义: 

6、多义词: 

旦: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危在旦夕() 

信誓旦旦()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7、句式: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省略句: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 

比较或选择:吾与徐公孰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呼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8、8分钟课本剧表演 

9、抢答: 

(1)、作者为何详写邹忌与徐公比美,而略写齐王纳谏? 

(2)、你如何看待妻、妾、客的回答?他们的语气有否不同? 

(3)、你认为真的会出现“皆朝于齐”吗? 

(4)、有一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是哪个? 

10、总结本课所学 

课外练习: 

(1)、你认为邹忌是个怎样的人?齐王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从这个故事能吸取什么有益的教诲?写600字作文 

(2)自学并翻译《叔向谏杀竖襄》,学习劝谏艺术 

平公射鹌。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入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sì)于徒林(地名)壹;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鹌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运闻。”君忸怩,乃趣赦之。



【资料推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广东敏试教师

回复【密押卷】,获取5套教综密押卷

广东敏试教师(二维码).jpg

我是有底线的

复制成功

您已成功复制微信号,现在前往微信搜索该微信号进行咨询。